突出一个“早”字,安排部署发力,拓展就业岗位。按照以工代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相关施工单位支持,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及其他低收入群体共同参与的“务工赈济”工作机制,早谋划、早部署,将项目、岗位、用工匹配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岗位与用工匹配、施工质量与项目要求匹配。打好“重点工程项目+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组合拳”,做到组织机构、前期工作、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四个到位”,通过劳务输出撬动就业、致富“杠杆”,形成互相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
依靠一个“引”字,舆论氛围发力,确保岗位稳定。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乡“6282”高原宣讲队等主体引导作用,不失时机向牧民群众宣讲介绍以工代赈项目概况、用工需求、劳务报酬等情况,鼓励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务工,切实激励他们通过勤劳双手增收致富。年内,我乡预计可实现以工代赈带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60余人次,投入乡道路养护设施3台次,可发放劳务报酬70余万元,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实现一个“精”字,体制机制发力,保障就业报酬。健全以工代赈项目台账、务工群众劳动技能培训台账和劳务报酬发放三本台账,实现以工代赈项目的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在施工前后,将务工人员考勤,报酬发放公示作为发放报酬重要依据,确保劳务报酬发放政策保障,通过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更加有效整合劳动力,增强牧民群众致富信心。
通过组织开展以工代赈,实现牧民群众从“普工”向“技工”、“ 零工”向“长工”的转变,实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壮大产业发展、拓展劳务输出方式、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州委“一统领四推进”总体思路,贯彻落实果洛州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讲解读力度,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努力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扩就业、保民生、促经济、稳预期的政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