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劳务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日期:2023-05-05     浏览:331     评论:0    
核心提示:建筑产业工人是建筑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年来,5000 多万建筑工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建筑产业工人是建筑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年来,5000 多万建筑工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表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1 年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时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20 年 12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12 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105 号,以下简称“105 号文件”)。加强和规范建筑劳务管理、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已成为行业上下的共识,成为当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全国建筑劳务市场的基本情况

2021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 29.3 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建筑产业工人以及建筑劳务企业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据国家统计局 2021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2.9251 亿,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 19.0%,达到 5557 万人。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管理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提交的 2022 年二季度全国建筑工人大数据报告统计,截至今年 6 月底:进入全国建筑工人平台的在册工人数达到 4965 万人,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 2109 万人;涉及 40 余个工种,主要集中在木工、砌筑工及钢筋工等工种;建筑工人年龄结构中位数为47 岁,以男性为主体力量,占比高达 84.03%,而女性从业人员占比仅为 15.97%;从建筑工人学历结构看,已记录文化程度信息的建筑工人中未上学的占 51.8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 18.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 18.9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 10.64%;从建筑工人籍贯分布看,主要来自于四川、河南、安徽、贵州、湖南、湖北等 11 个省(区),这些省(区)不仅是人口大省,而且是建筑工人的输出大省,占全国建筑工人总人数的82.47%;从建筑工人从业地点分布看,建筑工人用工量排名前 5 位的省份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四川、山东,占全国用工量的 48.31%;从建筑工人输出输入地区分布看,输出地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占比为 86.46%,输入地以东部地区为主,占比为 73.86%。

二、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各省市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导下,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建筑劳务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和品牌化,也可以总结为“五化”:即建筑工人职业化、企业发展专业化、用工管理规范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发展目标品牌化。

(一)建筑工人职业化

建筑工人职业化既是近年来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基本要求,又是建筑劳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人的职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的稳定性,要长期从事建筑工人这项工作;二是就业的组织性,工人必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员工;三是行为规范性,也就是职业化素质,建筑工人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

首先从政策看,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中都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 年《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提出:“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其进行基本安全培训,并在相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上登记,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今年 8 月 2 日,对这一政策作了微调,不再强制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将第八条修改为“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不符合建立劳动合同情形的,应依法订立用工书面协议”。

105 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范建筑行业劳动用工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缴费机制。”这些都是对建筑工人职业化的要求。目前各省出台的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的实施意见也都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化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 7 月 26 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要大力培养自有的建筑产业工人。该《方案》提出:重庆市的试点项目自 2022 年 12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取消劳务分包,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或者分包给自有专业作业企业(全资、控股或参股的专业作业企业)施工。试点时间从 2022 年 10月至 2025 年 12 月。到 2025 年底,重庆力争实现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占比达 40%以上。当然,这个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从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分析,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的大力发展,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工人老龄化现象突出,据 2022 年二季度全国建筑工人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建筑工人年龄结构中位数达到 47 岁,远高于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 41.7 岁,其中 50岁以上的建筑工人占比超过 40%,按二季度 4965 万人计算,50 岁以上的建筑工人达到 2000 万,这些人未来 10 年都要退出建筑工地,而现在年轻人多数不愿意干这行。预计将来建筑工人的短缺将成为常态,工人的价格将越来越高,抢人现象将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为建筑工人职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图片全国建筑劳务管理研讨交流会现场

为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化建设,提升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去年以来,分会在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牵头全国各省市建筑业协会,建立了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目前,中国建筑业职业技能提升平台已正式上线,已经具备开展大规模建筑产业工人培训的条件。

建筑工人职业化建设不会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建筑企业、劳务企业都要顺应市场及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用工思路,从而适应建筑工人职业化的要求。

(二)企业发展专业化

未来,专业化将成为劳务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劳务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专业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105 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但是劳务企业的专业化并不是仅仅成为专业作业企业,专业化主要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环节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市场认同性。劳务企业既可以成为专业作业企业,又可以发展成为专业承包企业及专业化的总承包企业。

2022 年 2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取消施工劳务资质,设立专业作业资质,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类别和等级。取消劳务资质不是取消劳务企业,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取消劳务企业的提法。笔者认为,现在的劳务分包模式基本不会改变,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劳务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劳务分包的市场主体。未来,劳务企业和专业作业企业将会长期并存。取消劳务资质后,由于降低了劳务准入的门槛,现有的劳务班组可以直接注册专业作业企业,到当地建设部门备案就可以取得专业作业资质。同时,由于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类别和等级,现有的劳务企业也可以到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后取得专业作业资质,不需要更改企业的名称重新注册为专业作业企业。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省市的相关政策,现有的劳务企业也可以进行转型,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转型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相关政策规定,支持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劳务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转型发展。二是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引导小型劳务企业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专项业务,成为建筑用工主力军。最近重庆市出台的文件规定,鼓励和引导现有劳务企业或有一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班组长,成立以砌筑、钢筋、混凝土、木工、构件装配、特种作业等工种为主的专业作业企业。鼓励支持现有劳务企业加强与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转型为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控股或独资的自有专业作业子公司。

结合我国建筑劳务的政策趋向,并借鉴国外建筑业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劳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日本建筑业有 350 万从业人员,有 50 万家建筑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专业化公司。而我国建筑业有5000 多万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是日本的 15 倍。取消劳务资质后,未来 10 到 20 年,我国建筑劳务及专业作业企业数量将会增加,发展到几十万家甚至上百万家。

(三)用工管理规范化

围绕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育与建筑劳务管理,近年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劳务用工管理的文件。2019 年 12 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国务院令第 724 号发布,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成为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之后,《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法规和文件相继出台。2021 年 5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35 年,力争实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 30%、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 10%,建立施工现场所有工种技能工人配备体系。目前,各省市都陆续出台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方案及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深入。

为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分会多年来积极配合建设主管部门,搭建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开展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试点工作,不断推动各地建筑劳务产业园加快建设。特别是建筑劳务产业园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肯定,建筑劳务产业园作为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的重要载体写入了 105 号文件,目前全国各地建筑劳务产业园的建设已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推进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的规范化,2020 年,分会制定发布了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建筑劳务管理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涵盖了劳务用工实名制、劳务用工合同、劳务用工培训、劳务分包、劳务施工过程、劳务纠纷、劳务资料管理及劳务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适用于在国内从事建筑施工的建筑承包企业、专业作业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建筑劳务工人等。

今年初以来,分会完成了《建筑劳务班组长职业能力标准》的编制工作,预计 10 月份发布。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规范》编制基本完成,《劳务员职业能力标准》《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生活环境、作业环境及劳动保护基本配置标准》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为指导与推动各地建筑劳务产业园的建设,还将编制《建筑劳务产业园建设及评价标准》。

(四)管理服务数字化

规范化是夯实建筑劳务管理的基础,数字化则是实现劳务管理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2018 年 11 月,分会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发的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启用,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建筑工人通过实名制管理,率先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到目前为止实名制已经实现了全国在建项目的全覆盖。截至 8 月中旬,平台在册的建筑工人已经超过 5000 万,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工人管理、维护建筑工人和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及防疫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建造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基于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实施信息化动态监管,才能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管理问题,及时消除工地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劳务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各地建筑劳务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省市都在建设数字化的建筑劳务管理平台。同时,一些市场化的招工用工平台也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劳务数字化平台至少上百家,如深圳的建筑港、成都的鱼泡网、中建的云筑网等,有些平台每天完成招工人数超万人,在促进建筑工人就近就业、服务企业和工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发展目标品牌化

如果说,专业化是劳务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那么品牌化则是推动建筑劳务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是建筑劳务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去年以来,劳务品牌建设被提上日程。2021 年 9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20 部门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制定劳务品牌规划和建设方案,对劳务品牌建设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健全劳务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劳务品牌质量和评价标准,开展劳务品牌诚信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内劳务品牌信用承诺制度”,强调行业协会、商会要在劳务品牌标准制定、开展评价、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政策层面为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在建筑领域,劳务品牌并不陌生,以前孝感的抹灰、长垣的防腐、项城的防水等都是业内的知名建筑劳务品牌。去年,分会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试点的建筑工人培育示范基地所在县—叙永县,精心打造的“川筑劳务”品牌被评选为全国典型劳务品牌和四川省首批“川字号”劳务品牌,在促进当地转移就业、增加务工人员收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建筑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建立各自的劳务品牌,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是当务之急。建筑业培育和发展劳务品牌,将有效推动特色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有利于优化建筑业劳动力结构,助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培育工作,这对加快行业改革,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这一意见的要求,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管理分会着手开展相关工作,明年将启动建筑劳务品牌及品牌企业的创建与评价工作,力争通过多年的努力,为行业打造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劳务品牌队伍,为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贡献一份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和力量!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